發布時間2017-08-04 14:25:08
今年以來,互助縣按照“全域景區化”發展理念,突出“最大限度地放大5A級景區品牌效應”這條主線,加快旅游與文化、生態等深度融合,全面實施區域聯動和“旅游+”行動,積極推動旅游業產品業態創新、發展模式變革、服務效能提高,促進建立功能齊全、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務體系,把互助建設成為具有地域民族特色和田園風光的高原旅游名縣。
互助土族故土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位于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境內,距青海省會西寧市31公里,總規劃面積6.81平方公里,景區包括天佑德中國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園、納頓莊園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莊民俗村5個核心景點,分別展現了土族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青稞酒文化、彌久沉香的酩餾酒文化、古老純真的建筑文化、別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樸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純正、最真實的以“土族文化”為主題,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成為國內外游客集中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選之地。2017年2月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成功晉級為5A級景區,成為繼青海湖、塔爾寺后青海省第3個、海東市第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互助旅游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持續放大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品牌效應,在機場、車站、賓館等主要客源地投放互助旅游品牌廣告和宣傳片的同時,加強與省內外主流媒體合作,在CCTV發現之旅頻道《美麗中華行》欄目、CCTV音樂頻道《樂游天下》欄目和甘肅電視臺《西部看點》欄目等主流媒體,并利用微信、微電影等新媒體平臺,加大互助旅游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土鄉旅游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5A級景區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全面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強力推進北山、佑寧寺等景區景點建設,西山牙合“最美北方梯田”等鄉村旅游品牌初步形成。2016年全縣新增農家樂30多家,200多名群眾從中受益,500名貧困人口通過旅游業實現脫貧。在旅游業的帶動下,商貿、餐飲、住宿、運輸、旅游商品加工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全縣直接從事旅游生產與服務人數達3500人,間接從業人員超過8000人,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全縣游客數量持續增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幅提高。截至4月底全縣共接待游客65.5萬人次,同比增長8%;實現旅游總收入26834萬元,同比增長11%。僅“五一”假期,全縣共接待游客50339人次,同比增長12%,實現旅游收入1913萬元,同比增長15%,接待旅游團78個,較去年增長了2倍。
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采取“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深度挖掘各類資源優勢,逐步完善旅游產品體系,具有民族特色、適合旅游消費的土族刺繡、小包裝青稞酒等特色旅游商品和物美價廉、適合游客穿戴的土族服飾、土族民俗帽子等特色旅游紀念品倍受歡迎,旅游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依托高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塘川“菜籃子”基地、青稞酒工業體驗游,大力發展生態觀光和休閑體驗農業及特色工業游,推動旅游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度挖掘鄉鎮獨有的旅游資源,重點在南門峽、東和等鄉鎮打造形態各異、特色鮮明的徒步觀光、農家休閑、采摘體驗、最美梯田、薰衣草莊園等特色旅游項目,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旅游項目和產品體系基本形成,全縣全域旅游格局逐步構建。
景區景點介紹
天佑德中國青稞酒之源
建筑面積為1600平方米,正門仿古建筑共二層,第一層為游客進出口大廳,分為東西兩廳,東廳是游客入口接待廳,西廳為天佑德青稞酒、世義德散酒、馬克斯威紅酒等產品的專賣區。第二層有可容納60人的3D影院,現代化青稞酒歷史數字化展館,數字沙盤、電子簽名、互動地幕、虛擬主持人、多點觸摸大屏等多媒體科技展示。參觀廊道貫穿整個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天佑德青稞酒的釀造、包裝、研發檢測、酒海、地下酒窖、天佑德古作坊等景點,可以充分體驗了解天佑德青稞酒的純糧釀造,先進的控制技術工藝,綿甜醇厚、清雅純正的酒體,以及柔順爽凈、香味諧調、余味悠長的獨特風格。
彩虹部落土族園
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園,坐落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西南部,距省會西寧30公里。園區占地面積13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是全部以青磚青瓦、生土土坯、磚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園內主要旅游項目有:百年老油坊、世義德酒坊、馬術俱樂部、射箭場、活佛院、安召廣場、土司府、莊廓院、百年老水磨、生產生活展示館、土族服飾展示館、土族祭壇、宗教展示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土族大牌坊、彩虹門、十八坊商業街及吐谷渾大營。彩虹部落土族園集中展示了土族的歷史、民俗文化、土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古民居建筑群和土族生產生活習俗。開發了一系列土族民俗風情和土鄉文化方面的旅游項目,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娛樂性和參與性。
納頓莊園
是集中展示土族民俗風情和青稞酒文化的民俗旅游景點,內有展示青藏高原千年古酒文化的青稞酩餾酒文化博物館;有展示威遠青稞酩餾酒百年埋藏歷史的地下埋藏酒窖;有展示土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兒、服飾、土族婚禮、盤繡等為主的金花演藝中心;有以生態、休閑、度假為主的土族人家;有鄉土氣息濃郁的鄉村客棧,是青海省最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旅游接待景點之一。
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
是集土族建筑文化、服飾文化、餐飲文化、民俗文化、青稞酒文化為一體的大型民俗旅游景點,被稱為“中國土族第一村”,占地20000平方米,內有“世界第一嘛呢石”;有一進三院的仿明代土司府邸客棧;有原始古老的水磨和百年油坊;有清代道光年間的土族民居;有馳名河湟的威遠燒坊;展現土族歌舞的輪子秋演藝廣場;有藏傳佛教建筑“崩康”,有反映土族最古老傳統宴席文化的“圈圈席”,還有土族民俗展覽館,真實再現了土族原始生態并集中保存了這些極具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土族古建筑。
小莊村
是一個純土族群眾聚居的自然村,村內真實反映了土族原生態的生活文化、土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民俗記憶文化、非遺文化,是村居文化和記憶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全村以土族民俗旅游接待為主導產業,為傳承和發揚土族民俗文化,形成了以土族家訪、民俗餐飲、婚俗體驗、歌舞欣賞、服飾及手工藝品展示、田園風光游覽為主要內容的土族民俗旅游項目,小莊村已成為游客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選之地,2015年獲評首批“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
(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