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一個“展” 培育一個“節” 打造特色“鎮”
市政協委員聚焦藍色經濟
大連日報記者邵海峰
在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一些集體提案聚焦藍色經濟,圍繞發展海事會展、培育海洋文化、打造海島特色小鎮等,提出了頗有創意的建議,可謂助推我市海洋經濟發展的藍色暢想。
辦好大連國際海事展
城市特定產業地位決定了城市會展的規模和影響。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在提案中建議,將展會發展規劃納入全市產業發展規劃,發揮好現有優勢,辦好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把該展列為滬連對口合作重點展會合作項目,全面對標上海,提升中國海事和海工展覽的國際化水平。并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把大連海事展提升為國家級展會。
大連國際海事展若能升格,將對拓寬國內外船舶技術項目交流渠道,吸引更多國外高端人才、資金,帶動東北地區和環渤海經濟圈船舶產業和配套企業發展,都會起到重大的戰略推動作用。同時,可將大連國際海事展作為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推廣展示平臺,放大金普新區和自貿試驗區招商引資的效應。還可利用大連國際海事展國際化平臺,舉辦大連海洋周,向國內外宣傳大連的海洋資源,向市民弘揚和普及海洋文化,進一步提升市民對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認識和參與感。
培育“大連海食文化節”
我市工商聯界的市政協委員在提案中提出,在“文化+”的市場產業發展理念下,打造“大連海食文化節”,樹立大連海鮮節慶文化品牌,實現海鮮資源與餐飲市場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聚合、互動、融合和創新,走出一條新的海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
努力打造海洋文化產業集群。一直以來,大眾普遍認為以養殖加工為主的水產經濟是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無法成為可輸出的城市文化。因此,可探索在原有養殖加工基礎上,融合第三產業,以“文化+”的模式,打造可容納生產加工、娛樂休閑、教育宣傳、科技展示等多個方面的海洋文化產業集群,建設“漁港夢工廠”,將“夢工廠”打造成花園式、可參觀、高科技的水產品加工廠,提升水產企業的產業價值與社會形象。
打造“海島特色小鎮”
九三學社大連市委在提案中建議,借鑒特色小鎮發展經驗,有機結合大連海島旅游的地域特色,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海島特色小鎮”。
海島旅游可以漁業旅游資源開發和海產品貿易及海洋飲食文化為特色,以海洋捕撈為產業支柱,通過不斷挖掘漁文化、港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打造集科研、生產、綜合物流于一體的海洋健康食品、新型海洋保健品等海洋健康產業,積極植入互聯網基因和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同時海島旅游應更注重從觀光型向參與型轉變。
提案建議,在對大連海島旅游的開發過程中,應采取政府主導戰略,制定統一旅游規劃,挖掘各海島產業特色、文化底蘊和生態稟賦,突出各島特色,利用“特色”進行旅游產品的創新,避免同質競爭,走差異化道路,實現“一島興一業”,“一島一特色”,從而讓各具特色的海島小鎮群成為大連濱海旅游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