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們看什么國際大展?
★1.香港
2018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Art Basel Hong Kong 2018)
2018.03.29 - 03.31
巴塞爾藝術展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水平最高的藝術博覽會,被譽為“世界藝博會之冠”,并以其悠久歷史和巨大交易額而被視為是全球藝術市場的“晴雨表”。
2018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于3月29日至3月31日繼續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盛大舉行。展會將匯集來自全球32個國家或地區的249家頂尖畫廊。
最早在瑞士舉辦,之后跨出歐洲,先后于邁阿密與香港分別開設展覽,邀請全球各洲的藝廊設展。2018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光映現場”展區由北京藝術實驗室總監李振華策展,而亞里西·格拉斯–坎托爾(Alexie Glass-Kantor)將再次為“藝聚空間”策展。除了往年參展的藝廊外,另外也有新的藝廊參展。具體名單詳見于官網。
貴賓預展(只限獲邀請人士出席)
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
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
開幕之夜
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下午5 時至9 時
公眾開放日
2018年3月29日(星期四)下午1 時至9 時
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下午1 時至8 時
2018年3月31日(星期六)上午11 時至下午6 時
2017年香港巴塞爾現場:
★2.倫敦
泰特美術館
泰特美術館近日公布了其四個場館2018年的重點展覽計劃,涉及的類型包括藝術家的畫作、行為、紡織、電影和攝影等。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將展出拉斐爾前派代表藝術家愛德華·伯恩·瓊斯(Edward Burne-Jones)的回顧展和一個聚焦具象繪畫的大展,包括藝術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美國藝術家羅納德·布魯克斯·基塔杰(R.B. Kitaj)以及生于葡萄牙的英國藝術家保拉·雷戈(Paula Rego)。
泰特現代美術館將展出兩位先鋒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著名行為、影像藝術家喬安·喬納斯(Joan Jonas)和享譽世界的重要紡織藝術家安妮·阿爾伯斯(Anni Albers)。
為了慶祝建館30周年,泰特利物浦美術館將會展出20世紀巨匠埃貢·席勒(Egon Schiele)和費爾南德·萊熱(Fernand Lger)的作品。
作為新開的場館,泰特圣艾夫斯美術館將舉辦英國藝術家帕特里克·赫倫( Patrick Heron)的展覽和一個女性藝術家的群展,通過這些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一窺英國意識流文學人物代表、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先鋒的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的一生,同時也對其著作進行探究。
Tate Modern:
★3.悉尼
第二十一屆悉尼雙年展
(21th Biennale of Sydney)
2018.05.16 - 06.11
為慶祝悉尼雙年展成立的第四十五年,2018年,悉尼雙年展將在悉尼各個角落開啟至少為期十二周的展覽活動——從2018年5月16日至6月11日——它將由新的委員會和澳大利亞及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家近期創作的作品構成。
第二十一屆悉尼雙年展藝術總監Mami Kataoka(東京森美術館館長)透露了第一批入選的21位藝術家名單,這些藝術家將被選入這個在亞太地區處于領先地位的重大當代藝術事件。在本次雙年展中大約有70位藝術家,最初的構思包括國際知名藝術家艾未未、Laurent Grasso、Haegue Yang和Eija Liisa Ahtila。
Kataoka將參與雙年展的體現描述為“一段旅程;一個基于歷史的層次,人類的知識、情感、欲望和信念,以及自然現象的奧秘和整個宇宙的,貫穿世界的縮影。”
2016年悉尼雙年展現場:
★4.意大利威尼斯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
(16th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2018.05.26 - 11.25
威尼斯時間2017年6月7日,威尼斯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特(Paolo Baratta),與第十六屆國際建筑展策展人伊馮·法瑞爾和謝莉·麥克納馬拉(Yvonne Farrell and Shelley McNamara),宣布第十六屆國際建筑展將在2018年5月26日至11月25日在威尼斯軍械庫及綠園城堡,和其他場館展出,并將其定名為“自由空間”。
來自Grafton建筑事務所的伊馮·法雷爾和謝莉·麥克納馬擔任2018年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的策展人。這也是繼2010年妹島和世以后,第二次由女性策展人策展。(下圖)
現場圖:
★5.德國柏林
第10屆柏林雙年展
(10th Berlin Biennale)
2018.06.09-09.09
第十屆柏林當代藝術雙年展的策展人嘉比·尼科波(Gabi Ngcobo)邀請了摩西·賽魯比利(Moses Serubiri)、諾瑪杜馬·羅莎·馬西雷拉(Nomaduma Rosa Masilela)、提亞哥·德·寶拉(Thiago de Paula)和伊維特·穆圖姆巴(Yvette Mutumba)加入策展團隊與她合作。除此之外,平面設計師馬茲亞爾·帕勒凡(Maziyar Pahlevan )受邀為雙年展設計視覺辨識。
每位團隊成員都有“持續的,具有可塑性的以及開放的研究興趣”,他們的創作成果“持續地體現了歷史與當下的變遷,以及這兩者那緊張的交纏。”他們之前與嘉比·尼科波在不同場合有所合作。
2018年6月9日開幕,持續至9月,雙年展“對于如何面對集體性的瘋狂作出提議”,通過探索自我維護、摧毀統治性結構的行動以及營造非等級排列的位置等策略.
★6.英國利物浦
第10屆利物浦雙年展
(10th Liverpool Biennial)
2018.7.14-10.28
創辦于2000年的利物浦雙年展雖然創辦時間不及威尼斯雙年展、巴西圣保羅雙年展與卡塞爾文獻展來得久遠,但因專業的策劃能力與堅韌的辦展活力,使其在短時間內成了世界上最具名望的藝術節之一,同時也是英國最大的當代視覺藝術節。此次主題《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 ?),延續其“藝術家介入社區”最大特色,藝術家將散佈于全市40多個公、私立美術館、藝術空間進行展出。
利物浦雙年展會現場
★7.日本越后妻有
第7屆越后妻有三年展
(7th Echigo-Tsumari Art Triennale)
2018.07.29 -09.17
日本的兩大藝術季“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海藝術祭”皆由北川弗蘭所策劃,地點皆位于人煙罕至或老年化嚴重的海島與村落。三年一次的展覽中,來自各國的藝術家將與當地居民共同創作,每一件藝術品都與當地人文、自然精神相互呼應,使原本逐漸凋零的鄉村有了新的可能性。策展人北川弗蘭認為現代美術只在美術館及藝廊展出的模式太過于狹隘,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其實都是美術的一環。
“這是一個與金錢無關的世界”,北川弗蘭說,“要是這個環境這么惡劣的地方也能成為一個烏托邦的話,哪怕只有一瞬間,我都想把它一直這樣做下去。”
北川弗蘭
展出作品
★8.韓國光州
第12屆光州雙年展
(12th Gwangju Biennale)
2018.09.07 - 11.11
光州雙年展于1995開展,首開亞洲雙/三年展的先例。第12屆光州雙年展將以“想象的國界”(Imagined Borders)為主題,并請用克拉拉·金(Clara Kim)、大衛·提(David Teh)等11位策展人合作,將重點介紹光州的歷史與地域意義,并延伸至全球,探討政治、經濟、邊境等面向,尤其是在無形但實質的界線(如國界和世代)上。2018年的光州雙年展除了主場館外,亞洲文化殿堂(Asia Culture Center)、光州美術館(Gwangju Museum of Art)等文化、歷史空間也將用于展覽。
2018年光州雙年展策展人Yeon Shim Chung, Yeewan Koon, David Teh, Christine Y. Kim, Clara Kim, Sung woo Kim, Man Seok Kim, and Chong-Ok Paek與光州雙年展基金會主席Kim Sun-Jung一同出席媒體發布會.
★9.巴西圣保羅
第33屆圣保羅雙年展
(33rd S?o Paulo Biennial)
2018.09.07 - 12.09
圣保羅雙年展于1951年開展,是全球資歷第二的國際藝術展覽,也是第一個脫離歐洲地區舉辦的雙年展。第33屆的圣保羅雙年展以“情感親和力”(Affective Affinities)為題,不同共同策展的模式,以分權的分是多元呈現這次的主題。策展人加百列·佩雷斯–巴雷那(Gabriel Pérez-Barreiro)邀請來自七個不同背景、藝術實踐的藝術家合作,將重點放在藝術家與創作過程的關系,并讓作品與同齡人對話。七位藝術家分別構思了不同的群展,共有七個不同的展覽,內容包括工作形象、抽象歷史、藝術敘事、形象轉變、身分問題等。
策展人佩雷斯 - 巴雷羅(Gabriel Pérez-Barreiro)
★10.韓國首爾
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
(Korea International Art Fair, KIAF)
2018.10.04-10.07
自2002開展以來,發展快速的韓國國際藝博會。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將在2018年舉辦第17屆,目前是亞洲領先的藝術市場與藝術博覽會之一,邀請各國畫廊參展,并且每年都會挑選一個國家作為主題國,展示該國的藝術家與畫廊。
2017年KIAF現場
★11.法國巴黎
第45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44th Foire Internationale d'Art Comtemporain, FIAC)
2018.10.18 - 10.2
法國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FIAC”,其中代表國際的字母“I”在近年來意義凸顯:主辦者力求通過擴大其國際影響力而在世界各大藝博會中躋身前列。始于1974年,原名巴黎當代藝術國際沙龍,為法國最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展,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大當代藝術展之一,每年10月在巴黎舉行,為期四天展出。
主要展出地點為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除了大皇宮室內展外,FIAC也一直秉持開放性的傳統Hors les Murs(展墻之外)會在附近知名景點舉辦戶外展,將當代藝術帶至各處。參展畫廊以歐洲畫廊為大多數,不過官方也表示,美國畫廊參展數逐年提升,在2017達到總畫廊數的20%。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