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天津海博會閉幕 300余家展商吸引近3萬專業觀眾及買家
■ 時報記者 戰旗 張廣艷 報道
2017中國(天津)國際海工裝備和港口機械交易博覽會暨中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下稱“天津海博會”)日前在天津梅江國際會展中心落幕。
天津海博會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辦會層次不斷提高,品牌效應持續顯現,在推動中國海工裝備產業發展方面起到了“聚焦”和“牽引”作用。按照“一會四平臺”的新定位,通過展覽、論壇、活動三大板塊,聚焦投資合作、產業促進、 區域推介三大展會功能,全面展示海工產業最新成果,對于促進海洋經濟擴大規模和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本屆天津海博會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構建藍色經濟開發格局”為主題,以海工裝備和港口機械為核心,進一步涵蓋無人機、海水淡化等涉海工業領域,面積達3萬平方米。同期開設海工裝備展區、港口機械展區、海工配套展區、海水淡化展區、無人機展區、水下機器人展區、海洋防腐材料展區和中歐展區共八大展區,逾300家展商在為期三天的海博會上齊聚一堂,吸引了近3萬名專業觀眾及買家。同時,在本屆海博會論壇與主題演講中,來自全國各地的近600名參會代表聆聽了各位嘉賓的真知灼見,啟迪思維、開拓視野。
在中國經濟面臨轉型挑戰、處于結構調整階段的時候,潛力無限的海洋經濟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今后我國將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拓展藍色空間、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推進天津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快建成海洋強市,天津海博會將繼續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為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實現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本屆天津海博會吸引了超過300家涉海企業和機構參展亮相,不僅包含中石油、中海油、中船重工、中集來福士、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松下機器人、SEW、三一海工、深之藍、博邁科等近50家海博會的“老朋友”,憑借海博會逐年提升的行業影響力,更吸引了大聰國際、可盈技術、大鵬激光、新北電機、川豐電氣、索斯曼激光等更多新鮮面孔亮相,在提高展品的集群效應的同時,也極為有效地促進了現場溝通交流,現場多家企業與買家達成合作意向。
“中歐先進制造展區”是天津臨港經濟區“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在海博會的首次亮相,也是展會的新亮點之一。為促進園區建設和“工業4.0產業升級”,本屆天津海博會邀請了以色列IDE、德國西維爾蓄能、瑞典沃迪克工業、瑞典哈博電纜等10余家歐洲先進制造企業蒞臨展示,現場參展展品吸引了眾多專業觀眾駐足詢問。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臨港核心區,是濱海新區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一核心五區”的核心區,規劃總面積110平方公里,一期規劃重點發展高端裝備、空天技術裝備、醫療器械、新能源與新材料、生產性服務業五大產業集群。
作為天津海博會的另一場重頭戲,“2017中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論壇”站在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沿,深入探討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凝聚科技興海新共識,展望海洋經濟發展新局面。
來源:濱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