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際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與服務博覽會在京舉行
2017國際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與服務博覽會11月1日-3日在北京舉行,該博覽會展覽內容涉及殘疾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康復醫療和護理保健等各個方面。根據中國早前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2020年,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規模將突破7000億元人民幣。
康復輔助器具,是指改善、補償、替代人體功能和輔助性治療以及預防殘疾的產品,包括矯形器、假肢、個人移動輔助器具、外骨骼康復機器人等,適用人群主要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中國目前有2億多老年人、8500萬殘疾人,是世界上康復輔助器具需求人數最多、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近年來,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種類日益豐富。在2017國際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與服務博覽會場館內,一款智能仿生膝關節產品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該產品由北京精博現代假肢矯形器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工作人員介紹說:“隨著現在國內假肢產品的升級換代,我們也自主研發和生產了智能仿生膝關節。智能膝關節是在機械結構里有智能的芯片和智能控制,它本身也是帶電的。它能很好的記憶和還原我們正常行走的步態形態,比如說阻尼和屈伸效果,它能針對我們每個人的步態行走習慣來做一些調節。”
成都市保麗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VR系統中植入了多感官、感統和律動教室的內容,特殊兒童可以使用這個設備進行感統訓練和康復訓練。剛剛體驗完這套設備的陳女士說:“感覺好神奇,就是感覺設計方案挺好的,身在其中的感覺,就感覺你在那個(場景)里面。”
據悉,本屆展會共吸引了15個國家和地區140余家參展商。據主辦方介紹,參會企業中,“醫養結合”、“醫教結合”等以服務為主的參展企業數占比40%。華鑫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該公司工作人員正給參觀者展示一款適用于老人院、醫院等場所的斗型浴缸,“我們這是斗型浴缸,里面有輪椅,可以泡澡的,主要針對一些偏癱的老人。人一旦偏癱,長期臥床,如果說體重比較大的老人,怎么也得好幾個人(來弄),通過我們這個輪椅,可以很安全的由一個人負責老人的洗澡,然后(老人)可以這樣很平穩的轉移到浴缸中。
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與服務有利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殘疾人康復服務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增進人民福祉。賀州市四友聯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光自主研發的殘疾人駕駛汽車輔助裝置已進入市場。他對記者表示,希望為殘疾人群體盡一份力,“中國的殘疾人汽車駕駛裝置有很多弊端和不人性化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我自己琢磨然后研發了一套設備,我們把它(產品)安裝在汽車上,然后通過手動改變油門和剎車在手上面控制,這樣的一個裝置。我們現在在全國各地已經安裝了,尤其是在四川,所有駕校都已經基本上是使用我們的產品進行考試。”
康祥國際貿易(北京)有限公司經理鄭然既是一名殘疾人,也是一名創業者。她感慨,近年來,殘疾人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狀況有了很大改善,“我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我們最開始都是用比較寬大的輪椅,現在殘疾人已經逐步地要改變成運動款、量身定制、小巧的,更適合出行和旅游的這種產品。第二方面,在無障礙設施這一塊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從以前殘疾人不愿意出門,到現在殘疾人全世界去旅游。”
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與服務有利于引導激發新消費、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根據2016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門類齊備、產品豐富的產業格局。
(來源:國際在線(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