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做會展的都是“自虐型”人才?
近幾天,微博上某會展專業畢業的實習生抱怨稱,到一家名氣很大的會議中心實習,安排的竟是服務工作,讓其感到不可思議。但其實會展業的確屬于服務業范疇,雖與酒店、餐飲服務有著本質的區別,卻又與酒店餐飲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而且,一個看上去簡單的會展活動,背后有著漫長的準備周期。一位資深的會展人在其即將退休時如此感慨道:辦會展活動項目的過程好比一個孕婦,經歷十月懷胎的辛苦,一旦看到嬰兒順利誕生,所有的艱辛便都不計較了。
不知這個比喻能否讓多數會展人認同,但所有辦過會展活動項目的人都有一個切身的體會:就是累,而且是非常累。一屆會展活動的落幕,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下一屆的開始。
事實上,會展業要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比如隨著IT技術的升級,服務水平的提升。為了保持與國際會展業服務水平的接軌,很多會展人當下正在學習移動互聯、展會APP等新技術,以及重新調整部門的設置。
此外,還要時刻關注行業的前端技術、國際市場的形式,本土生產和技術升級的情況。否則,拿什么吸引業內的領頭羊來參會?所以總有會展人感嘆,會展業,是一個“自虐”的職業。會展服務的標準要求比較高,但與其他行業一樣,會展業的競爭同樣殘酷。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會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