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程機械行業淡季的來臨,工程機械企業宣傳活動也越來越少。其實活動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有行業資深人士透露“活動的資金都要放到年末的展會上用”。“展會經濟”在工程機械行業已經成為企業不得不重視的新興理念。目前多家企業都將“寶”壓到了展會上。很多企業甚至拿出半年的宣傳預算,展會成為他們“亮劍”的最佳舞臺。
瘋狂行業和新穎形式的碰撞
某展會擴展進程相關數據
十年間,工程機械展會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由圖一的某展會的相關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2002至2010年僅5次展會,參展商數目擴展了近4倍,參展觀眾數目擴大了5倍,布展面積更是擴大了近6倍。作為資深展會策劃人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將于2012年11月8日開幕)相關負責人向慧聰網記者介紹“展會是一種非常有效、直接的宣傳公關活動,它的宣傳效果不同于傳統媒體,而且收益價格比高于傳統媒體。除此之外,在展會上企業可直接面對消費者和競爭對手,通過即時性的宣傳與交流,企業便可立即獲得市場信息”。一邊是具備及時性強、交互性強、收益比高于一身的新穎宣傳促銷方式一邊卻是水深火熱的激烈競爭。目前工程機械行業正經歷“春秋戰國”時代。徐工、中聯、三一、柳工等企業進行大規模海外并購背后是猛烈的市場爭奪“白刃戰”。然而,工程機械行業的激烈市場競爭卻不僅局限于這四家企業之間。山推、臨工、廈工、成工……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據不完全統計不下幾百家。當“展會經濟”這種新穎的宣傳營銷方式碰到工程機械這樣一個瘋狂的行業,碰撞出的當然是“雙向驅動,共同前行”的巨大火花。
無硝煙的商戰戰場
展會在行業中扮演的角色,經過多年錘煉已不僅僅是宣傳方式這樣簡單。有企業領導講“不管你行不行,到了展會就是‘亮劍’的時候了,行不行都要拔劍”。展會在行業中已經演化成了商業戰場。由“最高混凝土泵車之爭”到“最大噸位履帶吊下線”展會上比拼的是企業的實力。由雷沃金剛至SANY金剛的問世,展會上比拼的是企業的亮點。展臺設計、新產品亮相、展會活動、展會宣傳都成為企業展示自身實力的憑證。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使行業的生產廠家和購買者集中到一起,是展會的最大吸引力所在。這種形式給企業提供了爭奪客戶爭奪行業人才的絕佳時機。多家參展企業介紹,他們正是借助展會,實現與世界各地新買家接觸,從而擴大了市場。當展會成為一種趨勢,企業有時不得不參加。因為有調查顯示,當參展客戶在展會上看不到自己心儀的企業展臺時,他們有80%的人會為企業的經營狀況擔憂。而這種擔憂能夠嚴重擾亂客戶對產品的判斷,最終導致客戶選擇其他品牌。
風風火火參展潮后的警醒
作為市場營銷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展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有時甚至讓企業分不清是“企業綁架了展會”還是“展會綁架了企業”。通過參展雖然可以給企業帶來迅速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的機會但卻不是企業經營的核心之道。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研發水平提高、服務質量提高,這些企業發展中的真功夫、硬道理要比風風火火的跟潮參展實惠的多。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聰慧網)